何泽慧: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,自我评价却是(2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1945年,32岁的钱三强,鼓起勇气,发出25个字之内的求婚信:“经过长期通信,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,如能同意,请回信。”信发出后,钱三强还是感觉
1945年,32岁的钱三强,鼓起勇气,发出25个字之内的求婚信:“经过长期通信,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,如能同意,请回信。”信发出后,钱三强还是感觉忐忑不安,万一姑娘拒绝了,这可咋整?没想到,收到回信后,钱三强笑了,“感谢你的爱情,我将对你永远忠诚,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。”一般而言,姑娘收到求婚信后,总会矜持有加,没想到来自江南的泽慧,就是这么善解人意,没那么多弯弯绕儿。1946年4月8日,中国驻巴黎使馆,泽慧与钱三强在这儿注册结婚。从此,在异国他乡,泽慧有了自己的家。

03
1950年,泽慧与钱三强一同承担起筹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重任。那时资金短缺,为了置办实验仪器,两人到处跑旧货淘元件,自己动手制作仪器。泽慧回忆:“那时什么仪器也没有,我倒觉得挺有趣的,自己动手解决问题,觉得没什么能难倒我的。”
1959年,苏联撕毁协议,撤走专家。面对如此局面,我国决定自力更生研究原子弹。研究人员,均由钱三强推荐,比如邓稼先。而泽慧,并未进入研究核武器的第一线。为此,她的态度就是:无论对得起你对不起你,都不要争。
在氢弹的研制过程中,有一个数据,权威专家认为不可靠,决定重测这个数据。这个实验,要求几个月做出来。于是泽慧带着她的团队夜以继日,几个月就做出来了,证明原来数据有误。而在平时,这样的物理实验需耗时两、三年。可见,泽慧及其团队为原子能事业贡献力量的热忱。
泽慧与钱三强育有二女一子,长女钱祖玄,次女钱民协,儿子钱思进。父母工作繁忙,只能由保姆照顾他们。后来,孩子们又被送到寄宿幼儿园,每两周回一次家。周末,就是钱家好时光。泽慧很会做菜,她会做苏州的各种鱼,做的蛋饺,也超好吃。而且泽慧心灵手巧,家里所有人的毛衣,都是她自己织的,光家里的毛衣针,就有满满一抽屉。
最让儿女们印象深刻的是,泽慧做事特别认真,认准的事情就一做到底。1969年,泽慧夫妇被下放到陕西合阳干校参加劳动。因为泽慧身体不好,被分配去敲钟。即使是敲钟,泽慧也像是在实验室测算数据一样,一丝不苟。她每天收听收音广播,对着广播里的时间敲。只要钟声一响,大家就纷纷开始对表,准确度从来没差过一秒。

04
泽慧一直坚持,中国的科研研究,要从实际出发,主张少花钱,多办事,反对过分追求“人员经费越多越好,设备越大越好”。并对任何应酬,邀约,她总是说:“那是浪费时间,我才不去呢。”
泽慧的自我评价是,经常做不合时宜的事,讲不中听的话。没错,在接受央视《大家》栏目访谈时,泽慧说出了令人惊讶的大实话。主持人说:你们这些两弹一星的功臣为国家作出这么大贡献,应该自豪,骄傲。泽慧却答:有什么自豪骄傲的?都是抄的——苏联专家接到撤回国的消息,马上把全部原子弹的资料、图纸让我们抄,抄不完让我们用相机拍。而且泽慧解释为何如此:对有良知的科学家来说,原子弹就不应该产生,既然产生了就不能让一两个国家垄断,苏联当初的原子弹资料,就是美国科学家故意泄漏给苏联的……
2009年,在庆贺泽慧95岁华诞时,院士李惕碚撰文——在何先生那里,科学研究就是探索自然的本来面目,如此而已。权位和来头,排场和声势,以及华丽的包装,对何先生都没有作用;她会时不时像那个看不见皇帝新衣的小孩子,冷冷地冒出一句不合时宜而又鞭辟入里的实在话。

2011年6月20日,何泽慧院士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,享年97岁。2017年6月15日,中国首颗空间X射线望远镜升空,它的名字“慧眼”,正是为了纪念何泽慧院士。“慧眼”以它深邃的目光注视着宇宙,如同何泽慧院士一样深爱着这片多情的土地……
文章来源:《原子核物理评论》 网址: http://www.yzhwlpl.cn/zonghexinwen/2021/1201/656.html